在外滩“情人墙”边,伴着黄浦江边的徐徐晚风,听一听《菜肉馄饨》中老上海的浪漫。10月12日晚,第二期外滩光影艺赏会诗歌朗诵专场在外滩观景平台举办。活动现场,演员周野芒朗读了电影《菜肉馄饨》的原著片段,歌手王渊超带来该片的推广曲《恋曲上海1980》,温情朗读和沪语歌谣揭开这一即将上映的海派电影的精彩一角,也勾起大家记忆中上海的味道。
现场照片 钟菡 摄
本次艺赏会主题是“此刻的浪漫”,以“外滩的浪漫、黄浦的温度、上海的味道”为主线,精心编排了多个环节。活动以青年音乐家罗威专为外滩夜景创作的合奏《外滩漫步》拉开序章,参与诗歌朗诵的嘉宾汇集亚非拉美欧及本土诗人,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通过诗歌,阐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“浪漫”。现场柔和夜灯与恰到好处的配乐布置,将观众带入沉浸式的欣赏氛围。
现场照片 钟菡 摄
有关《菜肉馄饨》的诵读和歌曲是这一晚的额外惊喜。该片由吴天戈导演,周野芒、潘虹、茅善玉、王琳、陈国庆、徐祥主演,改编自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导演金莹所写的同名小说,讲述上海市井生活,也是一部关乎爱情的浪漫电影。
现场照片 钟菡 摄
电影中,退休工人老汪(周野芒 饰)为了让儿子小汪(徐祥 饰)早点结婚生子,在爱人素娟(潘虹 饰)的启发下,去公园相亲角给儿子物色一名婚恋对象,在相亲角,老汪结识了老金(陈国庆 饰)、美琴(茅善玉 饰)、阿芳(王琳 饰)等人,自己也无意中卷入情感漩涡。
“秋天的晚上,凉风习习。两个人从一排密密麻麻的人群里硬尽挤出一个位置,左右腾挪,直到把手搁在防汛墙的台面上就算把位子站稳了。看着对面黑咕隆咚的浦东,闻着黄浦江水潮哒哒的味道,耳边还回荡着海关大钟的声音。铛铛铛,就这样,所有的情话仿佛都是说给空气听,于是便更容易说出口了……”周野芒深情朗诵了《菜肉馄饨》原著小说片段,旁白用普通话读,对白则用地道的沪语读,流露出满满的烟火温情与融融暖意。
“诗人用诗书写浪漫,电影人用电影书写浪漫,一碗‘菜肉馄饨’是外婆的、妈妈的,有时是邻居张家姆妈的,它是我们上海人的日常与浪漫,我们用一部电影来呈现最烟火气的、最上海的浪漫。”《菜肉馄饨》制片人顾晓东说,“外滩成就了多少上海人一生的浪漫。”
他在现场揭晓了《菜肉馄饨》首支预告片,让大家透过镜头,提前感受热气腾腾的菜肉馄饨背后,藏着怎样的亲情、友情与上海记忆。该预告片将于10月13日全网上线。
他回忆,2019年,金莹将《菜肉馄饨》小说发给他看,自己立刻就被这个充满上海烟火气的故事吸引了。“能否将它改成剧本?”他试着问金莹,没想到一年后对方就把初稿交到他手上。到正式开拍前,剧本足足改了11稿,反复打磨细节,让每个人物都能“看得见,摸得着”。
《菜肉馄饨》是一部关注新老年人群体的电影,这一题材很新鲜,也很有挑战。“电影与原著小说有很大不同,原著结尾是比较悲切的,电影则是Happy Ending(美好结局)。”做出这一重大改变,源自“首批观众”的反馈。2021年初,顾晓东邀请几位中福会儿艺的老演员金安歌、俞虹、顾蝈一来艺言堂做剧本朗读,并倾听大家的意见,“我们发现老年人普遍对结局不满意,觉得看不到光照和希望。我们找到潘虹老师出演,她第一次读完剧本后,也建议结尾不要太悲。”
小说结尾老汪与儿子吵架后,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,这是个充满哲思与余韵的结尾。“我很喜欢原著,但电影相比小说是更为大众的文艺形式,要改编为电影,需要有更多温情。我们会在结尾让观众看到一道明亮的光。”
现场照片 钟菡 摄
歌手王渊超现场演唱了电影《菜肉馄饨》的推广曲《恋曲上海 1980》,歌声让人梦回八零年代,美好的记忆涌上心头。顾晓东透露,“菜肉馄饨会客厅”即将于10月21日在思南公馆正式与观众见面,“我们将在那里天天为大家提供‘此刻的浪漫’。”
《菜肉馄饨》由上海电影(集团)有限公司、上海艺言堂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、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、上海大光明文化(集团)有限公司、慧枫文化传播(上海)有限公司、上海音乐谷(集团)有限公司出品,将于近期上映。
作为“2025上海国际光影节·黄浦”系列活动之一,本期艺赏会由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、上海永业企业(集团)有限公司、思南读书会主办,外滩街道办事处、外滩风景区管理办公室、上海外滩投资开发(集团)有限公司、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、凤凰卫视都市传媒(上海)有限公司协办。
10月13日开始,“2025上海国际光影节·黄浦”的最后一大板块活动“光之秘境”将在南外滩滨江(外马路677号)启幕。
高忆配资-场内股票配资-炒股杠杆10倍-炒股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